發布時間:2019-08-09 作者:張輝梅
1949年10月1日,當雄偉的天安門迎來新一輪的太陽,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,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布: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!……這一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,中國人民從此掙脫屈辱,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。
我的祖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,黃河是她流淌的血脈,長城是她堅硬的脊梁。人們不會忘記革命戰爭的峰火硝煙,不會忘記那些拋頭顱灑熱血,開創民族獨立的先烈們,毛澤東在貧瘠的土地上支撐起民族的血肉與骨骼,鄧小平指引著多災多難的中國從世紀的風雨中走來。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拂下,神州大地萬物復蘇,中國全面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,經濟、教育、科技、國防實力日趨增強,民族凝聚力也日漸加強。奧運圣火在北京點燃,中國人的百年奧運夢想得以實現。神舟5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、神舟7號實現太空行走,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,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終成現實。我的祖國從貧弱到強盛,從閉塞到開放,人們的生活水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我,家里兄弟姊妹多,小時候穿新衣往往要等到過新年,在平時,衣服往往是老大穿過的給老二穿,老二穿了,老三再接著穿,家里條件稍好點的,衣服一年至多也就添置一二件。記得有一年,爸爸到省城給我買了一套新衣服,我穿了三年,后來衣服小了短了,實在是穿不得了,都舍不得扔掉。過去有一句話:“新三年,舊三年,縫縫補補又三年。”現在人們經濟條件好了,穿新衣不用再等過年,商場里各式各樣的服裝,琳瑯滿目,隨意挑選,只要是喜歡的,一天都可以買上好幾件,每天都像過新年,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。
大年三十的“年夜飯”,一年中最隆重的一頓飯,中國人最看重的一頓飯,中國人在大年三十這一天,每家都會準備一桌豐盛的年夜飯,一家老小歡聚一堂,跨年守歲。80年代經濟復蘇,90年代中國人的餐桌日漸豐盛。21世紀的今天,提前預定春節年夜飯,私人訂制、廚師上門服務等等,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。現在不管是親人團聚,還是朋友聚會,不想做飯就上飯店。
70、80年代,很多人都還沒有自己的房子。過去小夫妻結婚,大多是一間房里面擺上兩張床,中間拉一簾子,老人睡一邊,小夫妻睡一邊。上小學時,我們一家五口人擠在僅20平米左右的房子里,沒有自己獨立的廚房和衛生間,做飯是和鄰居共用公共過道,上廁所要走到很遠的公共廁所,十分的不方便。90年代,我們全家隨單位搬遷到省城,一家人住上了60多平兩房一廳,一廚一衛的的樓房,一家人別提有多開心了。現在人們的住房條件已經越來越好,每家平均都有兩套房子以上,更多的家庭住上了三室兩廳的寬敞房子,有幾套房子的家庭也不在少數,人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越來越好,小區里花草樹木,休閑娛樂設施一應俱全。
過去回趟老家,一路上舟車勞頓,要花上十多個小時,現在城市交通發展迅速, 人們出差旅行,交通工具方便快捷。回家的路越來越短,坐在車上看個電影、打個盹,四五個小時就能到達。從前出行除了坐公交,基本靠自行車代步,現在人們出行可以有多種選擇,除了汽車、火車、高鐵,乘坐飛機出行也是尋常的事情。現在購買私家車的家庭也越來越多,小汽車已變成許多家庭基本的代步工具。出差旅行,網上訂票或是開車自駕,再也不用受排隊買票之苦,想去哪兒就去哪兒,隨時隨地都可以出發。
七十載滄桑巨變,中國在人類歷史上演繹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巨大變遷,走過了其他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,造就了令世界矚目的“東方奇跡”。中國的今天日新月異:一條條高速公路縱橫交錯,一列列火車駛向世界屋脊,一架架航天客機飛向世界各地。一次次零的突破,一次次新的飛躍,無不彰顯了中國的日漸強大。我的祖國,讓世界為之震驚!讓中華兒女感到無比自豪!
文學家巴金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:“我愛我的祖國,我愛我的人民,離開了她們,我將無法生活……”二十一世紀的今天,我的祖國正滿懷著民族的信念,民族的希望,堅定的走向未來,穩步的走向世界!我們堅信,祖國在未來偉大復興的征程上,還會出現一個又一個的輝煌!
(作者:張輝梅)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