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19-05-12 作者:admin
強力反腐,大快人心。
中國刮骨療毒式的反腐風暴愈刮愈烈,利劍高懸,也出現了一些“后遺癥”,“多做不如少做”即是典型。
這是隨著反腐的不斷深入出現的一種負面現象,基層單位少數領導干部心態有點失衡,變得不作為或者說少作為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多做不如少做,少做不如不做,不做不會出大錯,多做就可能出錯。
究其原因,一是缺乏闖勁,一心求穩。
現在對干部要求越來越嚴,處罰越來越重,責任比權利更大,在這種嚴管的趨勢下,部分領導干部面對一些矛盾和問題,擔心引火燒身、承擔責任,畏首畏尾、縮手縮腳、患得患失,因而滋生了“只要不出事,寧愿不做事”的反常心態。
二是制度不到位,不敢大作為,缺乏與時俱進的干部考核任用制度、鼓勵基層干事創業的保障制度及“為官不為”的問責制度,影響了領導干部的工作熱情,從而產生了明哲保身的錯誤思想。
黨員就得有黨員的樣,干部就得有干部的范。
如何做到既要潔身自好,又要勇于擔當,既要敢作敢為,又要嚴于自律。
邁過這個“多做不如少做,少做不如不做”的坎,很多有識之士開始深思,筆者認為有“四要”:一要嚴明政治紀律。
領導干部要有法律意識,紅線觀念,時刻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。
二要防止權力尋租。
要完善審批制度,用制度的籠子管人,杜絕索拿卡要。
三要改變選拔機制。
用“德、能、勤、績、廉”五條標準全面考核干部,廢除干部終身制,堅持能者上,平者讓,庸者下,嚴懲跑官買官,堅持用人唯賢,反對用人唯親。
四要培養國民正能量,要弘揚正氣,打擊歪風、治懶、治庸、獎勤、獎績。
治腐不會止于治貪,在其位不謀其政,尸位素餐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腐敗,童名謙因“嚴重不負責任,不正確履行職責,導致衡陽市發生嚴重賄選”而被交付審判,即是一聲警鐘!(段德貴) 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