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19-05-12 作者:admin
![]() |
皮建高 |
皮建高,男,1961年生,湖南益陽人,大學本科學歷,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 水文地質專業。 2002-10被評為研究員級高工,被湖南省地勘局評選為第一屆、第二屆學科帶頭人。 水工環地質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, 注冊土木工程師(巖土), 注冊礦產儲量評估師,湖南省地勘局(水工環專業)首席學科帶頭人,湖南省優秀勘察設計師, 湖南省住建廳資深專家庫專家,湖南省國土資源廳礦產儲量與水工環成果評審專家,湖南省人事廳水工環專業高級職稱評委。 現任湖南省地勘局公司副隊長,水文地質勘查院院長。 現從事水工環地質專業,從事地質工作32年,長期工作在生產第一線,主持或參加完成省部級大型項目40個,其成果獲得各類獎項18項,其成果獲湖南省"十五"重大地質調查成果獎1項、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4項、三等獎3項。 撰寫各類學術論文23篇,出版專著2本。 在地質工作中勇于探索、不斷創新,其學術、技術水平在省內地質行業中處于較高水平,為湖南省地勘行業學科帶頭人;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,在創建"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"活動中成績顯著;在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方面業績突出,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 特別是近幾年來,率先挺進湖南省地熱能資源——包括淺層地溫能、地下熱水及干熱巖調查評價、勘查與開發設計領域,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,為推動湖南省地熱能資源的勘查開發工作作出了較大的貢獻。
|
主要業績: 先后主持完成或參加省部級大型項目22個,中小型項目1000多個(含地質市場項目),其成果獲湖南省"十五"重大地質調查成果獎1項、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4項、三等獎3項;撰寫各類學術論文21篇,其中獲湖南省優秀學術論文1篇、湖北省優秀論文1篇,參加第七屆國際地面沉降學術研討會論文1篇、參加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論文1篇,參加全國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論文1篇;出版專著2本。 代表性成果有: 湖南新田縣重點地區巖溶水勘查與開發利用示范,歷年共施工鉆孔17個, 成井11眼,成井率65%,實施地下河(泉)提引開發利用示范工程5處,解決了8萬多人的飲水困難問題。 洞庭湖區新農村建設淺層地下水質量與安全供水研究,擔任項目負責,成果系統全面地評價了湖區淺層地下水質量,編制了湖區淺層地下水安全供水圖集,為湖區安全供水提供了科學依據,經省科技廳組織評審為國內領先水平。 長江中游洞庭湖水患區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報告,擔任項目負責,成果在全面系統研究了洞庭湖地質環境特征的基礎上,首次對洞庭湖區構造沉降特征進行了半定量—定量研究,其成果經長江委水利專家評審為優秀報告,成果受到社會廣泛關注,中央電視臺10套、湖南日報、人民日報、光明日報、國土資源報等新聞媒體進行了專題報導。 洞庭湖地區地質環境調查及治湖對策研究,報告主編,成果系統論述了洞庭湖區地質環境條件,從地學角度提出了洞庭湖綜合治理方案建議,經專家組評審,定為國內領先水平,獲國土資源部首屆科技成果二等獎。 另外還有:湖南省洞庭湖區水文地質遠景區劃(主要參加者)、湖南省長沙市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詳查(主要參加者)、湖南省洞庭湖平原環境地質問題綜合評價(項目負責)、洞庭湖區構造沉降—淤積系統分析(為主要參加者)、湘中南巖溶地區環境地質與地下水資源調查、長株潭兩型社會核心區地下水資源評價、湖南省地下熱水資源及開發利用區劃、長沙市軌道交通網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以及大量的房屋建筑勘察、地質災害勘察等。 2008年參加了"5.12"汶川大地震震后次生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工作。
|